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韓正近期主持召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生態文明思想,審議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研究部署第二輪第四批督察工作。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從2019年開始,2020年、2021年,利用三年的時間對被督察對象開展新一輪督察。
應急旁路煙道竟成偷排“暗道”
4月8日,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第二天,即對山西太谷恒達煤氣化有限公司進行了突擊檢查。“晉中市焦化企業問題比較突出,這家企業在第一輪督察中被要求整改,這次我們想看看情況如何。”督察組未提前與地方和企業打招呼,直奔生產現場。
督察人員首先登上了廠區的一處制高點,“站在這里,可以看清企業整體的生產工藝和污染處理設施,便于發現異常情況。”督察人員對記者說。
果然,一個煙囪引起了督察人員的注意。“從煙道走向來看,這個煙囪應該是旁路,在應急情況或有事故時,向生態環境部門請示報告是可以臨時外排使用,而在正常情況下不應排放煙氣,但現在明顯能看見有發黃的煙氣排出。”發現異常后,督察人員迅速開車抵達旁路煙囪。
督察人員發現,通往污染處理設施的正常煙道被關閉,此時閥門上電子表的開啟度顯示為0,而通往旁路的閥門則是開啟狀態。
“為何開合度顯示是0?”督察人員問企業負責人。
“電子表壞了,煙道是開啟的,只不過顯示是0。”企業負責人支支吾吾地說。
為了不打草驚蛇,督察人員迅速拍照取證后,又去查看其他地方。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分鐘后,督察人員再次返回原地時,之前打開的旁路閥門已被悄悄關閉,通往污染處理設施的正常煙道卻被打開,且電子表的開啟度恢復到正常的65%。
企業公然掩蓋偷排事實,堂而皇之地搞起“小動作”,被督察組當場抓了現行。
同時,督察組還發現,旁路還存在“跑冒”情況,即使旁路閥門全部關閉,但由于平時旁路擋板密閉不嚴,仍有約超過10%的焦爐煙氣未經處理經由旁路煙道漏排。
脫硫副產物硫銨不足正常運行產生量的1%
雖然督察人員現場發現企業旁路煙道的在線監測數據有造假嫌疑,但還沒有確鑿的證據。為了讓企業心服口服,督察人員現場立即聯系了山西省晉中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組織開展現場人工監測。
在等待監測人員趕到現場的期間,督察人員不敢離開現場半步,即使天上零零散散落著雨點,在企業“熱情”勸說下,督察人員仍沒有到辦公室休息。“必須一直守著現場,防止企業再做手腳,將儀器設備恢復正常。”督察人員說。
與此同時,督察組又查看了焦爐煙氣脫硫脫硝設施,結果發現,建成的焦爐煙氣脫硫脫硝設施上蒙著厚厚一層灰土,“顯然是長期未正常使用。”督察人員說。
企業采用的是氨法脫硫,在脫硫后會產生副產物硫銨。督察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家企業2020年焦炭年產量為47.9萬噸,以此計算就應該產生1000噸左右的硫銨。然而,企業2020年硫銨生產記錄臺賬上顯示,去年只產生了10噸左右的硫銨,不足正常運行產生量的百分之一。
“這也是另一個污染防治設施不正常使用的證據。”督察人員說。
隨后,督察組將負責企業在線監測運維第三方公司山西世紀天源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叫到現場,打開旁路煙道在線監測站房的門,查看在線監測數據。系統顯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濃度長期穩定在0至幾毫克/立方米。“打開旁路偷排,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濃度不可能這么低。”督察組人員說。
就在此時,第三方監測人員仍在辯解其監測的數據沒有問題。
但真相不會“騙人”。當環境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爬到十幾米高的采樣平臺上,安裝完設備、調試好儀器后,儀器顯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為143毫克/立方米和86毫克/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濃度超標3倍多。因此,督察組認定,數據嚴重失真,存在造假行為。
是誰“放縱”了企業的違法行為?
現場督察結束后,督察組立即將此案件交辦給太谷區人民政府。4月10日,太谷區人民政府報送的處置情況報告中提到,已控制問詢相關人員9名,對山西太谷恒達煤氣化有限公司處以100萬元罰款,并對企業在線監測站房、旁路擋板閥門井予以查封。
然而14天后,督察組再次暗查回訪時發現,除罰款落實到位外,當地有關部門對數據造假行為無任何調查定性結論,在線監測站房的封條已被撕掉,計劃關停的焦爐仍處于裝煤燜爐狀態。
“太谷區存在等待觀望思想。直到5月1日,才依法對恒達煤氣化公司4.3米焦爐30萬噸產能關停到位,對剩余30萬噸實施了限產。”督察組認為,太谷區對企業日常監管不力,監督檢查不到位,落實督察整改工作表態調門高、行動落實少,整改態度不堅決。
此外,第三方監測公司也負有直接責任。
“現場檢查時就已經發現企業的造假手法,也就是人為干擾在線監測設備采樣系統正常工作,導致無法正常采集氣態污染物。在線數據造假涉嫌違反《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規定,因此督察組第一時間要求當地安排公安部門介入調查。這本是一起簡單的移交移送案件,時間上無縫銜接,案情也并不復雜,但過去兩個星期了,有關數據造假調查還無法定性,真令人匪夷所思。”督察人員說。
第三方監測公司在日常運維中將數據準確的煙溫監測設備作為故障填報,認為是數據失真,也屬于指鹿為馬。(案例來源:央廣網、山東省政府網、廣州日報、中國環境報,網優危廢編輯)
本號對轉載、分享、陳述、觀點保持中立,目的僅在于傳遞更多消息,版權歸原作者。有版權方面不當之處,歡迎回消息告知刪稿事宜,本號將盡快處理。謝謝!